昆山《财源》杂志用稿
发布日期:2015-12-28浏览:1880
在知识经济时代,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。据美国调查,1976年大学毕业生在校学到的知识,到1980年已50%陈旧过时,到1986年就完全陈旧。英国科学家詹姆斯.马丁预测: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长1倍。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长一倍。目前,专家预计约每2年增长1倍。有数据显示,为了不落后于时代,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人TRAINING。这是一个培训的时代。
恐龙早在数亿年前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大、最活跃的物种之一,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灭种了,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拿出确凿的证据来举证。但有一个原因大家都明白,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,恐龙由于缺乏“学习”的能力,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,最终走向了灭亡。很多人为了保住自己在职场中一席之地,避免成为“恐龙员工”,在八小时之内求生存,在八小时之外谋发展,参加各种培训班,不停地为自己充电。
那培训究竟是什么玩意?
一
1891年,美国古典管理学家、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.W.泰勒出版了《科学管理》一书,尽管是薄薄的小册子,但意义非凡,它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建立。在此书中,泰勒提出了三条管理原则:对工人的操作进行科学研究,以代替原有的经验方法;科学地挑选、培训和教育工人;与工人相互合作,劳资双方共担责任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培训是其中重要的一条。
1961年,麦格希和赛耶出版了他们合著的《企业与工业中的培训》一书,提出三种分析法,即组织分析、工作分析和人员分析。至今仍然是指导培训工作的主要方法。
对于培训的理论研究,在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员中影响最深的还是马尔科姆.诺尔斯和伊诺.恩吉斯特洛姆的关于成人学习的理论体系,前者主要活跃在60年代和70年代,而后者主要在80年代和90年代。他们的理论构想认为:其自我概念由一个依附性的个体转向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;日益丰富的经验累计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源泉等。他们的理论为现代培训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学习知识不再是为未来使用,而是为眼前的实际应用。因此,其学习的取向由教学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。
培训从广义上说,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环节。狭义上说,培训即为提高人们实际工作能力而实施的有组织、有计划的介入行为。培训分为三大块:知识、技能与态度,任何培训无非是为了实现知识、技能与态度的转变。
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可以理解,那么态度有必要吗?员工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和过硬的技能,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,那么,给企业带来的很可能不是财富,而是损失。而有积极态度的员工,即使暂时在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,但他们会为实现目标而主动、有效地学习和提升自我,从而最终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,因此态度培训是企业必须持之以恒的重点。
二
无论是教育还是培训,都关注员工知识、技能与态度的转变。正因为教育与培训有很多的共同点,许多人经常将两者混淆,搞不清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。
教育往往指的是学历教育,周期长,重点在知识的学习。培训往往是非学历教育,周期较短,重点在于实用性知识或技能的学习。除此之外,在行为、方法上也往往不同。以方法为例,教育是以学科为中心,一般采用讲课的方式,学员主动参与较少;而培训更个性化,注意与环境的融合,更强调发挥学员参与的积极性。
以“恐龙培训”为例,教育将采用“集中授课”的方式,让恐龙知道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,“学习”适应环境的知识,以及选择什么迁徙路线。但培训将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方式,将对不同的恐龙采用有个性的教案,了解环境变化的危险,“掌握”逃生及迁徙的工具。甚至采用“户外拓展”的方式,增强团队精神,加强团队协作。对不愿“学习”的恐龙将先进行态度培训,让他们有意愿参加培训。这就是培训与教育的区别。
三
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:培训员工很贵,但不培训更贵。企业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利,不会随意开展培训,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开展培训呢?
当出现以下九种情况时,通常需要培训:企业需要改进工作业绩,譬如客户投诉增多,内部混乱,士气低落,高消耗,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。加强生产安全,对于企业来讲,安全高于一切。员工提升技能和晋级。开拓新市场及开展新业务。招募新员工。需要解决某个问题。引进新技术或新设备。颁布新的法规后,尤其是涉及劳动的法律生效时,有必要进行相关的遵守法律的培训,比如请专家来每一个可能受此法律影响的员工解释,一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。企业实行组织变革时,组织中的每一项变革对员工都是新的,因此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熟悉和适应这种变革,了解变革的目的、意图和内容,学习新技能、新管理方式等,来适应新的战略思想和文化环境,从而理解变革、支持变革,减少因变革造成的震荡,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实施。
当出现以上九种情况时,企业的决策者务必引起重视。否则,最终会被市场淘汰。因为你可以忽视培训,但你的竞争对手会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