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和谐人际关系
发布日期:2015-07-29浏览:4476
-
课程背景
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,人际关系都极其重要。卡耐基曾经说过:“一个人的成功,只有15%是靠专业技术,而85%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”。相比事业成功,生活幸福更加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。人际关系的多少与好坏,决定事业发展的快慢,决定生活幸福的指数,决定生命能量的大小。课程对象
所有职场人士,其他个人。课程大纲
一、人际关系的定义。
二、人际关系的价值及功能。事业、家庭……
三、修炼自己——做一个有魅力的人。
(一)高尚的价值追求。
(二)强烈的使命感。
(三)百折不挠的精神。愈挫愈勇。
(四)持之以恒的行动。
三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:需要技巧,更需心好。
(一)调整心态。口乃心之门户。
1、我们要改变自私、自大的错误心态。
2、摆正位置,善待他人。
3、端正态度,善待自己。
随时知足——心态平和,永不满足——行为积极。
(二)培养爱心、喜悦心、同理心、欣赏心、赞美心、关心。
三、人际关系的4个原则。
(一)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。
1、平等交往要懂得自尊与相互尊重。
2、表现出优越感有违平等待人原则。
(二)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。
1、诚信是为人处世、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则。
2、诚信是评价最高、最受欢迎的品质。
3、不能取信于民,则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。
4、商业社会没有信用寸步难行。
5、诚实守信的要求:以诚待人、以信立业、以质取胜。
(三)宽容谦让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。
1、宽容大度能轻松化解各种人际矛盾。
2、骄横致使四面楚歌;谦让化干戈为玉帛。
(四)互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。
1、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。
2、“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”。
3、“礼尚往来”,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。
四、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
(一)人际关系从自己做起。要“安人”必先“修己”,不修己则难以安人。
(二)主动出击,扩大社交。
1、主动联系。
2、主动支援。
3、主动反馈。
(三)人际关系交往注意广度和深度。
1、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。
2、加强深度。深入地与朋友交往。
(四)态度合作。
基本要求:应该谦和、真诚、委婉,切忌居高临下、盛气凌人、不耐烦。
五、掌握科学的交往艺术。
(一)交往艺术的重要性。
(二)人际交往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。
(三)听、说、问的技巧。
1、听(信息接收)的技巧。
设身处地倾听的要求和忌讳。
2、说的技巧。
3、问的技巧。
4、努力学习,充实自己。
(三)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。
1、文字语言。遣词造句。
2、有声语言。
3、肢体语言。
(四)寻找共同点,迅速拉近关系。
(五)见面时间长,不如见面次数多有效。
(六)人未到,礼先到。
(七)向对方示弱,让他表现得比你优越
(八)善于运用人际关系媒介。
1、运用人际关系媒介的必要性。
2、运用人际关系媒介的目的。
3、善用人际关系媒介的原则。
(1)主动性原则。
(2)正当性原则。
(3)适度性原则。
(4)“和而不同”原则。
4、人际关系媒介之酒桌文化。
5、人际关系媒介之社交活动。
(九)适当包装,塑造自我良好形象。
(十)勇于道歉。
(十一)处理异议——学会说服别人。
(十二)灵活应付麻烦事和麻烦人,尤其是不怀好意的人。
六、影响交往的因素。
(一)形象。首轮效应(首因效应)。
1、天生的方面:外貌长相。
2、仪容修饰。
3、仪表。服装。
(二)交往时间。
选择恰当的交往时间,充分考虑对方情绪。
(三)交往地点——让对方轻松。
(四)社会文化背景。
七、交往常见障碍及对策。
(一)地位的差异。
(二)信息的可信度。
八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,对象不同注意事项也不同。
(一)与领导相处的学问和艺术。胆识。
1、接受领导工作安排的技巧。
2、说服领导的技巧。
3、尊重、支持。维护并帮助领导建立良好的形象。
4、努力学习,充实自己。
5、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。
6、请示而不依赖。
7、提出问题,一定要事先准备好答案。
8、如果确定要做某件事,那就尽量不要给上司出问答题,而是尽量给他选择题。
9、有问必答。
10、接受批评,不犯同样过错。
11、对自己的业务不断地提出改善计划,让上司进步。
12、主动报告工作进度。
13、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其他同事,替领导照顾他忙不过来的地方。
14、任何地点只要自己设计得当,都可以进行沟通。
(二)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心情。
1、多了解下属。
2、多了解状况,避免显得外行。
3、提供方法,紧盯过程。
4、下达命令的技巧。
5、批评部下的技巧。
(三)与同事和朋友相处的技巧。肺腑。
1、主动。
2、谦让。
3、体谅。
4、协作。
5、双赢。
6、与自己竞争,而不是与他人竞争。
九、人际交往应持的态度。
(一)努力——不断精进。
1、努力是必须的。
2、“努力”的背后是用心。
(二)忍耐。
1、理解“忍”的必要性。
2、“忍”的关键在于“不急”。
3、避免“逞一时之气”。
4、学会制怒。
5、学会弯曲。
十、人际交往若干心理效应。
(一)首因效应。
(二)近因效应。
(三)晕轮效应。
(四)定型化效应。
(五)出丑/仰巴脚效应。
(六)投射效应。